新闻动态

新型医用敷料的分类及特点

2025-09-03 返回列表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和工业学的发展,创面敷料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多种新型敷料应运而生,并被积极用于临床。其优点即加速创面修复,减少伤口感染,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相应地节省患者医疗经费;同时医用新型敷料使用也较为方便。

这里小编为您整理了六类常用的新型医用敷料功能及特点:

薄膜类敷料

薄膜类敷料 主要由聚氨酯类材料和脱敏医用粘胶组成,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亲水性材料,可吸收创面渗液,外层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弹性。

此类敷料的特点是透明,便于观察伤口,能密切黏附于创面表面,有效保持创面渗出液,从而提供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促使坏死组织脱落;另外,因为暴露的末梢神经纤维被保护在等渗液中,创面疼痛会明显减轻。

水凝胶类敷料

水凝胶类敷料是将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其单体经特殊加工形成的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结构且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纯水70%-90%、羧甲基纤维素及其他一些附加成分。

水凝胶表面光滑,生物相容性好,吸水能力强,与组织接触时可发生反复水合作用,把组织中的水分吸收到敷料中,可连续吸收创面的渗出物,然后形成凝胶,更换时不会粘连。水凝胶敷料能与不平整的创面紧密黏合,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防止创面感染,加速新生血管生成,促进上皮细胞生长。即水凝胶的主要作用为自体清创,机制是在湿润环境中依靠创面自身渗出液中的胶原蛋白降解酶分解坏死物质。有研究表明水凝胶片能保护创面,避免脱水干燥。一些有皮肤组织缺损的创面,例如植皮、擦伤、烧伤等,适合使用片状水凝胶。该敷料可应用于治疗创伤、溃疡等创面。

水胶体类敷料 

水胶体类敷料是由亲水胶肽微粒的明胶、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混合形成。混合过程中加入石蜡和橡胶黏合剂,使敷料具有一定的黏度,它几乎没有转运水蒸气的能力,是靠水胶体层对渗出物进行吸收。

水胶体敷料比薄膜类敷料厚许多,胶层的厚度决定其吸收能力的大小,水胶体敷料可吸收少量到中量渗液,不适用于渗出液多的创面,因为大量吸收渗出物后可因胶体的膨胀而导致敷料与创面分离,给细菌的侵入繁殖提供机会,造成感染。

该类敷料的作用主要为吸收渗液和部分清创作用。机制为水胶体的亲水微粒与创面渗出液相互作用,在创面表面形成一层湿润的胶状物,从而防止细菌入侵。需注意水胶体类敷料并不透明,且具有完全密闭性,空气不能透过,换药时会有异味,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气味即可消失。使用水凝胶敷料的早期有时候可能发现创面反而扩大,这是敷料的清创作用所致,属正常现象。在使用中水凝胶分子与渗出液融合形成凝胶,有时外观上像脓性分泌物,易被误认为创面感染,生理盐水冲净即可。当创面深度超过5mm,应首先选用合适的材料填充空穴,再使用水胶体敷料。主要适应于Ⅰ、Ⅱ期压疮的预防与治疗,烧伤、整形供皮区的治疗,各类浅表外伤口和整形美容伤口的治疗,慢性伤口上皮形成期及静脉炎的预防与治疗等。

泡沫类敷料

新型的泡沫类敷料外层为疏水材料,内层为亲水材料。此类敷料具有多孔性,表面张力低,富有弹性,可塑性强、轻便,对渗出液的吸收力可达到敷料本身质量的10倍,对氧气及二氧化碳几乎完全通透,可作为药物载体。泡沫性敷料对创面渗出物的处理是靠水蒸气的转运和吸收机制来控制的,可塑性好,能制成各种厚度,对创面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该类敷料主要使用于:伤口愈合的各期,特别适用于各类大量渗液的创面,减少伤口浸渍,如下肢静脉溃疡、糖尿病足等;对于压疮的治疗和预防有很好的疗效;银离子型泡沫敷料特别适用于感染同时伴有高渗出的创面。

新型藻酸盐类敷料

新型藻酸盐类敷料主要成分取自海水中的藻类,它是利用藻类中类似纤维素的不能溶解的多糖藻酸盐制成的敷料。海藻酸可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盐,是各种金属离子的良好载体。

藻酸钙盐敷料在更换过程中不造成新鲜肉芽损伤引起的疼痛,易被患者接受,还可以通过钙、钠离子交换,达到止血功能,海藻酸钙还可以吸附细菌,阻止细菌进入创面,活化巨噬细胞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达到快速清除液化的脂肪组织,促进健康肉芽的生长,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海藻酸钙具有吸收大量液体的性能,能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17倍的渗出物,为普通纱布的5-7倍,能有效控制渗出,避免伤口浸渍,从而减少换药次数。需要注意的是,藻酸盐类敷料柔韧、顺应性好,但是单独使用时黏附性较差,另外由于藻酸盐类敷料强大的吸水膨胀性,换药时需要加外层敷料固定。

藻酸盐敷料吸收创面渗液形成凝胶状,在创面上形成柔软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为创面提供一个湿润环境,提高表皮细胞的再生能力,加快表皮细胞移动,海藻酸盐敷料比较柔软,容易折叠,敷贴方便,是比较理想的填充物。其对新生组织创面提供恰当的保护,对组织也没有任何的不良反应。该敷料主要适用于各类大量渗出液创面,各类出血性伤口,各类慢性、感染、难愈合创面,藻酸盐填充条可用于各种腔隙性伤口。

药用类敷料

药用类敷料即用浸渍或涂敷方法将药物涂覆于敷料上,如软膏类敷料、消毒敷料,以及中药敷料等,有保护创面、止痛、止血、消炎、促进新生肉芽组织及上皮细胞生长,加速创面愈合等功能。医用高分子药物敷料是采用强吸附材料为载体,吸附抗菌和止痛药物而成的药物敷料,其特征是敷料以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缩甲醛多孔材料为载体,以物理吸附方式结合抗菌药物-青霉素族,氨基糖甙类,先锋类及头孢类,以物理吸附方式结合止痛及局部麻醉药物-卡因和地卡因等,由胶布条固定人体切(伤)口周围皮肤,设计成不同尺寸,塑料密封包装,经照射灭菌一次性使用。临床应用研究表明对烧伤、创伤及慢性溃疡等均有明显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论坛
论坛
扫描二维码
获论坛信息
联系
( 010 ) 63311696/97/98
法规
法规
扫描二维码
获取法规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