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器械领域,口罩作为重要的防护用品,根据其防护性能和适用场景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类:普通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它们在材质结构、执行标准、防护效果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普通医用口罩
执行标准:包装上一般标注 “符合 YY/T 0969-2013 行业标准”,并且口罩名称中不会出现 “防护”“外科” 等字样。
性能特点:防护等级相对较低,一般缺少对颗粒和细菌的过滤效率要求,主要是对粉尘颗粒或气溶胶起到一定的机械阻隔作用。
适用场景:适用于普通医疗环境下的一次性卫生护理活动,比如卫生清洁、配液、清扫床单元等。由于其防护性能有限,不用于临床有创操作,无法满足高风险医疗场景的防护需求。
(二)医用外科口罩
执行标准:遵循 “YY0469-2011 行业标准”,该标准对口罩的细菌过滤效率、呼吸阻力等指标有明确规定。
结构与功能: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同样为三层结构。外层具有阻水作用,可阻挡飞沫等液体进入口罩内部;中层发挥过滤作用,能阻隔超过 90% 的 5μm 颗粒;内层则有吸湿功能,可吸收口鼻呼出的水汽,保持口罩内部干燥。
适用场景:主要应用于医疗门诊、实验室、手术室等对防护有较高要求的医疗环境。在这些场景中,它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免受医护人员呼出飞沫的影响。
(三)医用防护口罩
结构组成:由口罩面体和拉紧带构成。其中,口罩面体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通常采用普通卫生纱布或无纺布,触感柔软,能减少对皮肤的刺激;中层是超细聚丙烯纤维熔喷材料层,这是实现高效过滤的核心部分;外层则为无纺布或超薄聚丙烯熔喷材料层,具备一定的疏水性能。 执行标准:包装上会明确标注 “符合 GB19083-2010 行业标准”,这一标准对口罩的过滤效率、密合性、抗合成血液穿透等性能都有严格要求。 性能特点:疏水透气性强,能有效过滤微小带病毒气溶胶或有害微尘。大家熟知的 N95 型口罩就属于医用防护口罩,“N” 代表不耐油,“95” 表示口罩滤料对非油性颗粒物(如粉尘、酸雾、漆雾、微生物等)的过滤效率达到 95% 以上。需要注意的是,N95 是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制定的标准,与之相对应,我国的同类标准为 KN95。 适用场景:主要用于医疗环境中存在高浓度气溶胶或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传染病患者的情况,例如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佩戴,能为其提供高效的防护。